曙海教学优势
曙海培训的课程培养了大批受企业欢迎的工程师。大批企业和曙海
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曙海培训的课程在业内有着响亮的知名度。
本课程,秉承二十一年积累的教学品质,以项目实现为导向,老师将会与您分享设计的全流程以及工具的综合使用经验、技巧。
课程大纲
第一讲:如何理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1. 企业是生命体——适者生存
1) 生命是能量不同形式的组成,企业能量有哪些表现形式
2) 能量的耗散与凝聚,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才能继续生存
3) 健康与大个头,哪个更重要?
2. 企业的成长阶段——人类发展阶段
1) 创业——原始社会,机会项目型
2) 成长——农耕社会,产品服务型
3) 发展——工业社会,平台整合型
4) 领先——和谐社会,生态构建型
5) 量变到质变的转型,必然是渡劫
3. 企业的生命观——活下去
1) 两种生命观——烟火的绚烂、乌龟的长寿
2) 两种处世法——投机与浮躁、投资与恒持
3) 面向不确定未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面死而生——企业通病&对治中药
第二讲: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道——价值链模型
1. 价值链模型——能量的循环
1) 华为人的普适价值观1——为客户创造价值是我们唯一的生存方式
2) 华为人的普适价值观2——只要创造出更多价值,就有更多回报
3) 华为人的普适价值观3——先舍后得者,会有机会得到更多
2. 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创造——能量之源
1) 把脸都朝着客户——方向一致,形成战斗序列
2) 能量唯一的来源——客户中心,以需求为导向
3) 组织存在的价值——自我定位,对客户有啥用
4) 客户凭什么选我——市场竞争,拼客户满意度
3. 以结果为导向的价值评价——做功效能
1) 以结果为导向——做出成绩是头等大事
2) 相对公平原则——避免貌似公平的规则
3) 阶段目标激励——长途开车中途加油站
4. 以奋斗者为本的价值分配——正反馈系统
1) 按劳分配原则——普适分配准则为基础
2) 不平衡的导向——人心势能转化为动能
3) 奋斗者的倾斜——雷锋是先舍后得傻子
第三讲: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法——军队高效组织运作的思维
1. 商业领先为目标的战略管理——高层 将帅之谋
1) BLM模型——为什么不是商业成功模型?
2) 军队打仗的驱动企业商业活动的两种力量?
3) 军队打胜仗的要素——统帅智勇、上下齐心、当其时、用其利,后而得其果
2. 协同执行的组织绩效管理——中层 群狼战术
1) 战略解码——战略过渡到执行的关键活动
2) 跨组织关键任务分解——逐级分责分权、目标互锁、协同作战
3) 万事皆为项目——用流程管理、项目管理机制推动执行
3. 落实到基层的个人绩效管理——基层 灵活机动
1) PBC绩效目标管理——KPI+关键工作=目标+过程
2) 双向沟通激发潜能——信任与辅导,成功的人培养更成功的人
3) 业绩述职汇报评估——80%客观评估,贯彻“以结果为导向”原则
第四讲:华为文化是企业永不枯竭的力量
1. 华为企业文化的内核
1) 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2) 长期艰苦奋斗——打造为爱而先舍后得的铁军
3) 自我批评 ——主动变革的内在动力
2. 华为企业文化的“熏”
1) 干部是文化传承者——官兵一致,言传身教
2) 大道隐于细微中——销售上岗第一课
3) 痛并快乐的战士——带着兄弟们一起“吹牛”
第五讲:如何做好业务战略
1. 战略的定义和内涵
1) 战略定义的理解——“有限资源”下的“取舍”
2) 使命定义三要素——使人振奋、有挑战、切合实际
3) 目标描述的内涵——真实不虚、可分解、把握关键
2. 战略洞察——兵者存亡之道
1) 以市场为驱动的变革——痛点思痛后的转变
2) 市场洞察五看——向自然学习,“值得“和”能够“的平衡
3) 战略活动的组织运作——方面军、参谋部、军委
3. 业务创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就是创新
1) 客户刚性需求就是创新线索——离开客户需求,创新就是无根之木
2) 解决实现问题就是创新活动——实事求是,开放合作,实践检验
3) 公司需要营造创新氛围土壤——民主、试错、激励、风险控制
4. 业务设计——将军要会打“划算“的仗
1) 业务设计4问——精准战场打击、我们划算吗、进攻与防守、盟军团战
2) 三句话营销——买点是设计出来的
3) 防守控制点——没有控制点的业务可以放弃
第六讲:如何做强执行能力
1. 跨组织协同,对抗部门墙
1) 围绕关键任务抓重点——战略解码、排兵布阵
2) 市场项目打造铁三角——客户机会到回款端到端
3) 万事皆为项目的工具——固定流程、临时任务
2. 组织矩阵模型支撑
1) 矩阵模型的组织结构——战区主战、兵种主建
2) 有限资源的合理流向——战区交公粮+自给自足、作战单元+多面手
3. 治军要狠抓干部管理
1) 干部四责
2) 放权的艺术——领导有限授权+下属勇于当责
3) 工作机会就是对工作的奖励——不选择的选拔机制
4) 因为成功所以成功——永远的资源不足,才能激发潜能和效能